1994年4月20日,一條帶寬只有64K的國際專線,宣告了中國互聯網的開始。在短短20年之間,數字營銷的星星之火,已成燎原之勢。從最初簡單的文字鏈、圖片展示廣告,到現在的智能化、數據化投放,至今,新媒體新技術依舊層出不窮,數字營銷仍在大步向前。
根據艾瑞數據,2013年國內網絡廣告市場規模達到1100億元,同比增長46.1%。在網絡廣告高速發展幾年之后,網絡媒體的營銷價值已經得到廣告主的較高認可。
數字營銷,已經成為品牌不可回避的營銷通路。廣告主都明白,在快速發展的數字營銷領域,必須主動出擊、及時跟進,否則可能就會失去機遇,甚至坐以待斃。根據華揚聯眾《2014中國數字營銷行動報告》,在數字廣告的預算變化方面,73%的廣告主都表示2014年會增加。
數字營銷為品牌與消費者的溝通,帶來了極大地便利。但是,面對如此紛繁復雜的數字市場,技術裹挾著行業一味地向前沖,在忙碌和熱鬧之后,品牌主們也開始了不安后的反思。
寶潔高管:數字營銷已死
去年9月,寶潔全球市場營銷和品牌建設執行官畢瑞哲,在一次會議上表示,數字營銷的時代已經結束,所謂的數字化工具,只不過是和消費者溝通的一種手段而已,廣告界應該關注的還是通過各種創意、新鮮的廣告,來進行品牌建設。
“廣告行業最核心的并不是新技術,最根本的還是廣告創意。不要根據所使用的工具形成數字營銷的概念,比如各種平臺、二維碼或者更多的新技術。”
“數字營銷已死”的論斷,是寶潔對于過去數字營銷效果的反思。數字營銷在經歷了幾年的躍進式發展后,廣告主也日漸清醒,重新調整了對數字營銷的定位和判斷。
廣告主認識到盲目加大數字營銷投入,并非根本應對之策。新媒體、新技術、新營銷,確實讓人眼花繚亂。移動互聯網的崛起,使得媒介傳播環境更為碎片化,品牌們都在見縫插針搶奪消費者注意力。這些無所不在的信息,是消費者需要的嗎?能夠與消費者產生共鳴嗎?
形式與內容:數字營銷不能只追求表面“數字”
數字時代的來臨,科技手段的進步,豐富了廣告與營銷的玩法。新的廣告形式,甚至是在幾何級增加。不過,目前,大多數廣告只是沉迷于“形式創新”。微軟大中華區市場總監于洪認為,這些表現形式上的創新,都不是真正的創新,而是一些為了數字化而做的表面文章。
“真正的創新,是通過內容的策劃,把品牌的精神通過創意表達出來,一個很小的接觸點就能打動用戶,而非色彩多炫、多少聲光電、多大場面。”
在今天的互聯網時代,內容變得比任何時候都重要。互聯網營銷發展到今天,很多品牌依然沒想清楚如何做數字營銷。不能僅僅為了追趕時髦,繼續迷茫地為了數字化而數字化。喧囂之后,最終還是要回歸到消費者本身,回歸到內容,去思考如何在互聯網上構建品牌形象。
精準與規模:數字營銷真的已經達到了嗎?
從營銷角度,數字營銷的顛覆性意義就在于,實現互動和規模化精準。這兩點,也是數字媒體在說服品牌主、爭搶品牌主預算份額時,最強有力的說辭。通過平衡規模與精準,達到營銷ROI的最大化,對廣告主而言,是一種不可抵抗的誘惑。
突破傳播北京總經理劉宇分析,“從傳播角度,傳播渠道的規模化精準主要依靠技術支持。目前,由于國內互聯網用戶數據挖掘能力不強,精準定位廣告并沒有很好實現。特別是隨著用戶向移動互聯網轉移,收集用戶行為數據會越來越難。”
雖然幾乎所有數字媒體,都打著“精準”的旗號,但是真正能做到的,可以說是少之又少。就如同行業如今盛傳的大數據營銷的概念,已經成為了數字媒體自我營銷的一種工具。如何去除浮躁,靜下心來,把大數據與精準落到實處,需要行業進一步地推進。
碎片與整合:數字營銷的引爆點在哪兒?
數字媒體的高歌猛進,創造了當下極度碎片化的傳播環境,無以計數的接觸點如雨后春筍般涌現。互聯網廣告能夠無所不在,卻很難達到引爆效應。雖然用戶在互聯網上的時間越來越多,但有多少人會去注意互聯網廣告?互聯網廣告是否能達到電視媒體的引爆力?
蒙牛市場管理中心前總經理崔政表示,“很多人在互聯網就是尋求愉悅和好玩。如果互聯網的這個功能不能很好體現,電視的價值就出來了。坐在電視前,所有人的狀態都是放松的。但是,很多人在互聯網面前是有壓力的。如果你正在工作,彈出來一個廣告。那這個廣告的效果就另當別論。但是在電視前,觀眾僅僅是坐在那兒盯著屏幕,是最舒服的時光。”
互聯網創造了碎片化,但是一定要學會用“反碎片化”的方式,抓住用戶。數字媒體的整合,并非簡單地在同一時間在不同渠道發布廣告活動,而是要實現從策略、內容、渠道和互動等全方位的整合,實現與消費者共鳴。否則,數字媒體很容易迷失在自己創造的“碎片化”中。
數據與監測:數字營銷效果尚存困惑
華揚聯眾《2014中國數字營銷行動報告》指出,在涉及數字廣告的具體運作時,77%的廣告主坦言2014年最關注的問題是“缺乏第三方檢查機制,效果數據存疑”,還有60%的廣告主認同“諸多數字廣告營銷模式尚不明確,效果預期被認為抬高”。
在可口可樂中國媒介總監楊曼曼看來,“過去,把受眾在互聯網上花費的時間和廣告主投在互聯網的預算相較,是有驚喜的。但現在,廣告主趨向理智,互聯網的ROI到底在哪,很難評估。特別是如今,消費者和廣告商對待互聯網的心態,已經發生了變化。”
數字廣告效果難以評估,營銷過程難以掌控,是數字營銷不可逃避的問題。與傳統媒體相較,雖然網絡監測數據號稱更為“全面”和“透明”,但互聯網的數據一直被質疑。市面上的調研公司,生產的報告越來越多,水分也在加碼,造成決策越來越難。
營銷創新:技術革命與人性守恒
近期,河南嵩山少林寺方丈釋永信,到美國的高科技企業走了一遭,參觀谷歌和蘋果總部、對話蘋果總裁庫克、試戴谷歌眼鏡、訪問斯坦福大學……
互聯網的魅力,甚至感染了在我們看來最為“出世”的出家人。釋永信說:“我們生活在大千世界,人與人、人與物之間如因陀羅網一樣,有著重重無盡的聯系,如同互聯網能把線上線下聯系起來,通過屏幕瞬間呈現在人們面前,確實給人們的工作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。”
在互聯網和高科技的潮頭之上,釋永信也做了反思,隨著互聯網高科技的發展,人們能做的事更多了,變得越來越忙碌,身心更累了。高科技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,卻改變不了人生根本性的東西,如生老病死、喜怒哀樂。
互聯網時代的人們似乎更需要智慧,更需要靜下心來,向自己的內心尋找愉悅。互聯網時代的營銷創新,也需要平衡好這兩個維度。
|